密云龙 :非遗大师不过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

密云龙 :非遗大师不过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

32阅读 2021-07-17 02:04 人物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“活”的文化形态。生产性方式保护不能脱离现实生活,否则,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失去其生命力,成为干枯的标本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,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,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,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缘起崇安茶场

叶启桐,福建周宁人,高级评茶师。1991年至1993年任“崇安茶场”场长,后任县岩茶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市茶厂厂长,叶老的父亲叶先顺也曾任崇安茶场副厂长。岩茶世家出身的叶老,和茶打交道的岁月经历了数十余年。人与人,人与事,莫不如此。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,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
叶老六十年代初从农校毕业,就来到武夷山学习种茶、制茶,从工人到技术员、从车间主任到业务厂长。1990年,叶启桐回到崇安茶场任场长(当时已更名为武夷山市茶场,现凤凰茶业茶厂),继续为崇安茶场种茶、制茶、研究、服务。

几十年来,他走遍了武夷山每座茶山了解土质特点,掌握各个节气的气温、湿度规律。种植、管理、采摘、制作、鉴评、包装、储存、销售等各个程序及工艺,他都亲力亲为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
尤其在继承传统技艺方面,他作了大量的工作,从理论到实践,又从实践到理论,多次升华,由此成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的代表性人物。

缘定武夷岩茶

叶老说制茶,就是不能让茶叶的生命消失。叶老谈起对制茶的领悟,说到了一次在2012年北京的全国非遗成果大展,叶老作为被选定的武夷岩茶传承人,向国家领导人介绍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,说核心技艺就是始终不能让茶叶的生命消失。好的茶叶,有好的颜色好的味道好的方向,是有生命的,要呵护好茶叶的生命。保留茶的生命力,就是叶老所坚持的制茶标准。

在叶老看来茶的一生是传奇的:“茶是有生命力的。茶叶从茶树上被采摘,经由萎凋、做青、炒青等制作环节,直到变成绿叶红镶边,再到被茶客们能饮用,其生命活力从来没有消失,只是转换了不同的形式。一杯好茶里,每一片叶子都很重要,构成了每一滴芳香,所以茶具有天然的生命力,一定要保留住这一份生命力。”

自武夷岩茶2002年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后,武夷山市就开始研制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实物样品。2004年、2006年进行了复制,2009年,第四次制作国家标准实物样品,2014年,第五次制作国家标准实物样品。

此前的五次,制作人都是武夷山茶界德高望重的专家。2002年国家标准样品由"武夷茶泰斗"姚月明主持制作,此后的2004年、2006年、2009年、2014年,都由国家级武夷岩茶(大红袍)制作技艺传承人叶启桐主持制作。

叶老的专业能力和对武夷岩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业内有目共睹。

携手凤凰茶业

叶启桐作为武夷山凤凰茶业有限公司的首席制茶顾问,其倾心打造的密云龙武夷岩茶坚持采用“真古法”传统炭焙工艺,沿用了非遗标准精心制茶。上好的荔枝木做炭料,文火慢焙“以火助水舒枯木,生水走脉展茶性”,汲取了天地自然之精气的密云龙武夷岩茶,在制茶大师叶老精湛的制茶技艺下,成就了独特的口感和风韵。

大木百寻,根积深也;沧海万仞,众流成也;渊智达洞,累学之功也。武夷岩茶一千年,贡茶标准密云龙。武夷岩茶魅力无限,非遗传承不仅是经典岩茶的制作标准,更重要的是地域知识、制茶工艺和品饮文化的解读。

上一页:用紫砂罐存茶,原来这么好!

下一页:普洱茶投资分析: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